中国西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访问报告
2003年10月25日至11月12日赴云南

目录
1. 短期调查队
2. 受访村庄、农户和农民的特征
3. 栽培系统
4. 牲畜系统
5. 人们如何利用森林
6. 利用科技、教育和农外收入提高农户总收入,从而减少当地人们对生态的影响
7. 研究课题
参考书目

1. 短期调查队

成员

Zhu Jianguo
Tony Ives
Wen Xiao
Jess Reed
Zhouqing Li
Bill Karasov
Annie Yang
Ed Friedman
Josh Posner
Ken Shapiro

队伍调查方法

  • 设计一组共同问题 (参看附录1)
    农业系统概况(庄稼,牲畜)
    人们如何利用森林
    农外收入机会
    当地人们的前景展望
  • 在每一个村庄访问一两个当地的农民
  • 针对影响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活水准问题。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80年代建立而于1998年在维西县扩大的。

返回到开始

2. 受访村庄、农户和农民的特征

在中甸、德钦、维西三个县份进行访问。(参看地图

中甸县

吉迪(海拔3100米)
Tumunan (海拔3000米)
吉沙 (海拔3300米)

德钦县

达拉(海拔2200米)
东水(海拔2300米)
白能(海拔3200米)

维西县

Xiang Gu Qing (海拔2800米)
Xia Chi (海拔2600米)
花箐(海拔2500米)
柯公(海拔2300米)

在以上10个村庄总共访问了14位人士。在10个村庄中,有吉沙和柯公两个较大(50户以上),其它的较小(10到20户)。大部分家庭都有5到7 口人(一两个老人、父母、两个孩子)。在吉迪和柯公这两个地方,受访人士属于合并资力,互相依靠的亲属圈。受访的大半人士是藏族。只有花箐这一个村庄是傈僳族。

返回到开始

3. 栽培系统

农场较小。据了解,人均耕种面积不足1亩(1亩等于667平方米)。每户平均栽培面积大概在4到6亩之间(即0.33公顷,或0.7英亩)。

海拔较低(2200到2500 米)的农田一般夏天种植玉米、大米、黄豆,部分农田冬天还种一季小麦。海拔较高(2600到3300米)的农田不种大米,夏天主要种植土豆、萝卜、玉米,冬天种植小麦和大麦。据访问,这些基本农作物产量是:玉米每公亩3500公斤;大米每公亩3000公斤;小麦每公亩2100公斤;大麦每公亩1500公斤。土豆产量报告为每公亩15到18吨。其它重要的庄稼在低海拔有黄豆、胡桃、橙子和石榴,在高海拔有荞麦、葡萄渣、栗子和苹果。在bansalan,沿着长江我们目睹了一个新兴开发的庄稼品种,葡萄,直接吃或制酒。

在访问中,农民表示他们很少有余食出售,甚至每个村庄都有一部分家庭尚不能自给自足。90年代末的官方统计表示这种家庭在全村中的比率可能高达三分之一(Xu and Wilkes, 2003)。一个成人(体重60公斤)如果主要靠植物满足能量与蛋白质的需求,每年需要225公斤的谷类食物,配以30公斤的荚类粮食。让我们设定每户有相当于5个成人消耗粮食(四个成人、两个孩子),农田面积五亩(其中包括三亩双重栽培),平均亩产200公斤粮食当量,可以估计出70% 粮食量要直接用来满足家庭的食物需求。在好的情况下,这样也只剩下“30%”田地生产黄豆、蚕豆、家庭菜园(蔬菜,烟草,香料,药料)、几棵果树、喂牛的饲料(萝卜、剩下的玉米)。在农场的主要食品加工包括用大麦酿酒,用黄豆制造豆腐。

庄稼生产期间以传统方式为主,如铺盖有机肥,用牲口牵引力耕地,种植当地品种,手工除草与收割。在我们访问的地区,刀耕火种的方法并不使用。虽然多半农民不使用化肥,但有一部分买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用于种植玉米。价格约为11美元一袋(我们估计一袋有40公斤)。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不使用肥料的农民嫌肥料使土壤变硬,并说他们使用一次就需要每年连续购买使用(真的还是假的?)。另外,农民还提到了优化玉米杂交品种(黄心品种)与耐寒小麦和大米品种。农民表示这些投入能把产量提高50%。在中甸县有些农民受到农业部附属机构派的人员送来的杀菌剂,用来保护大麦(这可能是根据一个把大麦销售给酿造啤酒公司的协定中的一条),在柯公有一家农民也用杀虫剂保护大米。靠近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针对农业集约化(采用现代化投入种植小麦)的研究正在进行,在白能还有一个帮人们购买投入资料的轮流基金会刚刚开设,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办和全球环境设备资助的。

返回到开始

4. 牲畜系统

在我们访问的所有农场,牲畜都在农务中演一个关键角色。云南西北不像每一块地珍贵的中国东部,而是凹凸不平的山区。结果是有巨大区域不能栽培,如果要把它包括在农业系统之内,只好靠牲畜。放牧地区可以分为五类:(一)夏天在林木线(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冻原、(二)以前发生过森林火灾而形成的高山草原、(三)森林本身、(四)冬季留茬地和村庄公有的土地(一般是已退化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五)环绕低海拔顺沿长江的村庄的半干旱丛林地区。我们访问的农场都有猪(一般2到5只)和鸡(10到20只)。小反刍动物在低海拔地区有山羊(10到30只),在高海拔地区有绵羊(我们访问的两个农户都有30只)。受访的所有农户都有牛(不到10头),而我们的印象却是许多农户没有牛,尤其是在离森林和夏天的高山放牧地较远的低海拔村庄。在低海拔地区,大部分都是普通牛(Bos Taurus),而在高海拔地区普通牛、牦牛(B. grunniens)和普通牛与牦牛杂交所生的杂种牛(Pinyon)都有。

牲畜有几个作用。肉、蛋和乳制品都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除此之外,牲畜还可以提供牵引力。它们的垫料和粪便也是重要的肥料来源。还有,在这些收入缺乏的农村,牲畜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牛肉市场还在发展初期,许多农民说每两年会卖牛,价格从180到400美元之间。山羊和绵羊价格在25到35美元左右。然而,养殖牛和小反刍动物需要劳动,夏天要带到遥远的地方,如高山冻原、森林中的草原、森林去吃草。这个劳动需求已开始成为制约因素,所以有些农民已经改变了做法,如只用能一直靠近农场的普通牛,或者由多人合作,把动物都结成一群,互相协助(比如在吉迪、白能和花箐地区)。有几位农民提到了狼与黑熊捕食牛与绵羊的问题。据了解,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应该向农民赔偿损失的动物市场价值的30%,而赔偿金并没有到农民的手中。

饲养大小反刍动物,一年六个月(五月至十月)在远处放牧,还有六个月是限于村庄附近,饲喂贫乏。除了傈僳族农民,其他农民夏天在农场上采集禾茎,在村庄马场翻晒干草,在森林中采集牲畜能食用的灌木,并蕴藏作为牲口冬季饲料。另外,他们还让泌乳的母牛吃些萝卜和玉米。多半大反刍动物体重不到200公斤。这种牛在冬天的六个月中需要吃干重900公斤的饲料。我们设想平均五亩大的农场每年会生产1600公斤的庄稼废料。在tumunan 有一大块以栅栏划界的区域栽植了人工牧草(早熟浆属的禾草,白车轴草,红色地被物,黑麦草,和梯牧草),合作的农民共同采集干草。但除此之外,我们没有看到牲畜业集约化的迹象。有人告诉我们,在一些地方随着牲畜的数量在增多,高海拔草原质量却在降低(如有灌木侵入的现象),因为已经不再允许牧人烧草或扩大草原。

返回到开始

5. 人们如何利用森林

在这次访问中,我们主要针对靠近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村落(参看地图1)。保护区主要位于德钦县,在该县有1700平方公里,而最近扩大涵盖了维西县北部的一部分。它是大约650只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因为村属森林的位置、保护区的限制、保护区内的规则和森林土地的占有权法规不清楚,使得解释以下信息有了更大的难度。保护区内有大约7000居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它周界线上还有数百农村拥有森林使用权。在保护区内,有不允许任何干预活动的核心区,有允许采集有限量的木材和非木材森林产品的实验区,还有大量限制较少的缓冲区。照看地图,很难把保护区,它的限制和村属森林的界限分清。结果,在一些地方有人告诉我们村民不准在森林内采集木材作为燃料(这也许是核心区),而在其它地方保护区似乎没有太多地限制村民利用森林资源(这也许是缓冲区)。两种说法可能都对,在未来的10年也许会改变一些。

采集蘑菇

在我们访问的所有村落中,从六月中到十月初都采集松茸。这样得到的收入高低不定,有的农户说一季能赚1500美元,有的则只赚100到250美元。不过,根据Xu and Wilkes (2003) ,非木材森林产品的采集占农户现金收入的25%到80%。每一家人一般是从日出到傍晚在属于村庄的森林区采集,才回到农场开始农活。从事这项劳动最多的人往往在夏季每周会这样工作四五天。(劳动力不多的农户用来采集松茸和从事农活的时间相差不大)。能拿到最高的价格的就是生鲜松茸,一公斤一般要3美元,但有时候会高达50美元。采集以后要在60个小时之内抵达日本。在采集的季节中,中介人会到村庄把松茸迅速运输到中甸市,在中甸市冷藏,然后经上海空运到日本去。高海拔村庄的村民采集松茸占明显优势,因为他们拥有较大的森林面积,并且他们离松茸生长的地方更近。村民也采集伞状蘑菇,按干重销售。

药材植物

在森林中有许多种植物和真菌采集,有的也销售。有些村民表示在森林中采集每年能赚大约250美元。价值最高的采集品就是在幼虫身上生长的一种真菌。(会不会是鳞翅类?)

粗饲料与采集垫料

受访所有农民都高度认为森林产品在饲养牲畜和种植庄稼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些森林被高度放牧,可食用的灌木采集作为冬季饲料,砍伐巨量灌木作为垫料,用后堆积起来放置大约六个月制成肥料,铺盖在农田上保持土壤肥力。我们估计每年3000到4000公斤的灌木(相当每公顷鲜重10到12吨) 从山坡上和森林中带到农田去做堆肥。这一般相当每年100次来回。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对森林材料的依靠程度。而它们对森林下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无疑也很大。

燃料木材与施工木材

高海拔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燃料木材消耗量大约每户每年20到30立方米。该数目比海拔在1000到2500米之间的地区要高几乎二倍。在迪庆州每年采集燃料木材量达60万立方米,主要来自于栎林。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末,国营采伐企业在云南的西北部以皆伐方式收集冷杉,云杉和松树。从1998年禁止采伐以来当地的农户还可以砍施工木材用来建造或修理房子,但必经保护区批准。政策规定每年每30户当中只能允许一户砍伐施工木材。然而,建造一座藏式房屋需要差不多150立方米的木材。据估算,每年在迪庆州当地人用以造房子的木材大约有96万立方米,相对在国营采伐企业皆伐的高峰时期,每年在迪庆州销售的木材只有80 万立方米(Xu and Wilkes 2003)。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砍伐木材的多少不如砍伐方式重要,国营采伐企业的皆伐方式与当地社区的择伐方式大有不同。

返回到开始

6. 利用科技、教育和农外收入提高农户总收入,从而减少当地人们对生态的影响

在为期两周的实地访问旅行中,队伍有机会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区长xi yingxiang,德钦地区副区长xio lin,塔城地区副区长li hu,几名科学家以及几名村民讨论这些问题。保护区管理针对保护自然与提高生活水平两个目标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令人感触颇深。同其它组织合作(主要有非政府援助组织),他们提倡如下措施:(一)集约化农村附近的农业活动,如引进优化农作业和优化畜牧业,(二)使用优化炉子、生产生物气、进行电气化,从而减少对燃料木材的依赖性,(三)使用钢筋水泥房屋框架,使用玻璃纤维屋面板作屋顶,从而降低施工木材与屋顶面板用的木材收集量。

其它观测如下:

农外收入来源

我们在每次访问农民时都打听村外就业情况。在比较发达的中甸县,可以在建设基地打工(工资每天2美元),或者在冬天可以给公路维修队打工。而德钦和维西的农民不一定有这些机会。我们在几个村庄还碰见了当木工的农民。据说,建造一座藏式房屋需要1500美元,请来的木工每天挣1.50美元并免费吃三顿饭。

省级政府与国家政府都预测旅游业将会创造不少新的农外收入机会。不过,除了吉沙以外,我们到的村庄都没有人听说过有什么旅游业的发展。至少目前看来,尚没有多少措施鼓励保护区附近的村民去参加旅游业活动。

教育机会

我们访问的多半村庄都比较靠近一所小学,但上初中,学生需要住在乡里。一个学生上小学每个学期要10美元,上初中每个学期要30美元。高中只有县城才有,每个学期费用要350美元。大多数父母好像不怎么相信正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从农村搬到城市里去拿到高收入的职位。在绝多数农村,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受过小学以上的教育。即使在那小部分里,也很少有人成功找到非农工作。整个地区唯一的职业学校针对旅游业。

汇款

在人们很少能够找到农外工作的地区,汇款对当地经济当然也不重要。

能量、电讯、基础设施、市场

我们访问的农村有几个有电,而在另外一些村落,有水力发电机给一个房子或几个房子提供电力。一般来说,除了电灯以外,电的主要用处是电视机。在我们访问的所有村落里,我们看到了收10多个当地频道的卫星天线。有几个村庄还有供手机用的通讯卫星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正在发展的道路网。从中甸到德钦或从中甸到维西都有沥青路,还有很好的土路把这些主要的道路和更小的村庄连接起来。这种良好的交通和电讯对蘑菇和牲畜的市场的开发很有帮助,因为这样中介人能知道需要的产品的所在位置和时刻在变化的价格。

返回到开始

7. 研究课题

威斯康星大学的考察组员拟出了一组跨学科研究课题。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生可以去研究。第一到第六主题是2002年8月在昆明开的研讨会的结果。

(一)生物地理,横断山的植物与动物的进化

在这一研究课题中,将主要针对主要科属植物的起源、分化以及对极端气候的适应。

(二)云南西北部的植物与动物的相互作用

这个主题分为两部分。第一是针对滇金丝猴的功能生态(主要是营养生态)。第二是针对食果动物与散布种子的动物对云南西北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植物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助于在云南西北部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描述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收集的信息将拓宽研究人员了解植物与动物在地面的空间分布模式,并评估人类行动对这些模式的影响。

(四)应用生物科技改进高山冻原牲畜的育种体系

研究如何使用生物科技(体外胚胎卵子育)更高效率培育适于云南西北部恶劣环境的牦牛与普通牛杂交品种。

(五)在东藏高原管理草原以求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

针对草原退化的过程,该课题提供促进自然草原的可持续性管理与使用的策略。

(六)森林与土地政策对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收入的影响

研究目前的政策,以求评估:(甲)政策在政府的各层各级是如何解释和执行的,(乙)政策如何影响村民的收入,(丙)政策如何影响自然保护的目标,政策能如何改进。

第七到第十主题是在2003年10月25日到11月12日赴云南的一次访问旅行中提出的。

(七)畜牧业与森林的关系,有关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收入的影响

研究几个 互相关联的题目:(甲)牲畜与牲畜产品的销售,(乙)大和小反刍动物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丙)饲料与垫料的收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以及农田土壤肥力保持的影响。

(八)非木材森林产品的收集对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收入的影响

分为三个副主题:(甲)松茸的可持续性采集的生物学问题,(乙)研究森林占有权,保护区规则与可持续性采集的相互关系,(丙)研究非木材森林产品对农户收入与人们投资方式的影响。

(九)如何为滇金丝猴的群体重新建设交流之道

如果要为已经被分裂而各自尚存的滇金丝猴群体重新建设交流之道,首先要研究:(甲)滇金丝猴的营养生态,(乙)它的社会性行为,(丙)改变土地使用方式对土地所有权和人们收入的影响。

(十)教育,就业,移民现象。如何增多云南西北部农民的农外收入机会。

描述现状,并回答以下问题:(甲)确定当前就学率,不同地方的教育价格及其对人们的入学能力的影响,(乙)更好的教育状况能给人们多少就业、收入潜力?(丙)如果移民现象保持当前速度或加快,将如何影响自然保护?

返回到开始

参考书目

Landscapes of Diversity. 2003. Edited by Xu Jianchu and Stephen Mikesell.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The collection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nd Symposium on Mounta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608 pages

Jianchu, Xu and Andreas Wilkes. 2003. Biodiversity impact analysis in northwest Yunnan, southwest China.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March 19, 2003

返回到开始

 

 

  © 2004 威斯康星大学系统校董会